第(3/3)页 石院长见他反应如此之快,且态度谦逊,不矜不伐,眼中赞赏之色更浓了几分。 他轻笑了一声,摆了摆手:“坐下,不必惊慌。老夫叫你过来,并非是要怪罪于你。” 王明远心下稍安,重新落座。 “学问之道,本就在于交流切磋,互相启发。你能有那般见解,是你的本事;嵩阳学子能从中获益,是他们的机缘和悟性。 胡永年那小子,虽然面上严肃,怕是心里早就乐开花了,岂会怪你?老夫更不会因此责难一个勇于发表见解的学子。” 石院长语气缓和了许多,甚至带上了一丝调侃。 王明远这才稍稍松了口气,但心里还是有点七上八下。 石院长看着他,继续道:“老夫今日叫你来,其一,是亲眼见见你这个能让嵩阳书院此次‘大放异彩’的年轻人。其二嘛……” 他略一沉吟,道:“是希望你在应天书院游学的这段时日,也能多与我应天书院的学子们交流交流。尤其是策论实务、经世致用之道,甚至……老夫还听说你于算学一道,亦有精妙之处?均可多多探讨。学习本就是互相砥砺,共同进步之事,闭门造车,终究难成大器。你以为如何?” 王明远闻言,立刻明白了院长的深意。 他连忙恭敬回应:“院长教诲的是,学生铭记于心。交流学问,本是游学题中应有之义,学生定当尽力,与应天诸位同窗共同研讨,互相学习。” “好。”石院长满意地点点头,随即抛出了一个让王明远心跳加速的承诺。 “老夫也不会让你白辛苦。你此次联考取得第二名,按规矩,本就可获得老夫点评文章的机会,此事照旧。此外……” 他指了指门外的书房:“老夫这里的些许藏书,你可尽情翻阅。便是此次联考头名那份奖励——老夫手书的《五经注疏及策论摘要》初稿,也存放在此间,你亦可随时借阅参详。中间若有任何疑难不解之处,亦可随时来此问询于老夫。如此安排,你可愿意?” 第(3/3)页